序言
導論
壹、作者
貳、讀者(受書人)和地點
叁、寫作日期
肆、寫作目的
伍、體栽
陸、神學——敘事文體
柒、神學主題
一、基督論
二、門訓
捌、敘事結構
註釋
壹、序言(一1~13)
一、神子的先鋒(一1~8)
二、神子的受膏(一9~11)
三、神子的考驗(一12~13)
貳、在加利利早期的進展和抵擋(一14~三12)
一、神子的宣告(一14~15)
二、神子的呼召(一16~20)
三、安息日的主(一21~34)
四、巡迴傳道(一35~39)
五、潔淨痲風(一40~45)
六、受爭議的基督(二1~三6)
七、不被攔阻的基督(三7~12)
叁、在加利利後期的進展和抵擋(三13~八30)
一、耶穌在加利利後期服事的第一部分(三13~六6)
二、耶穌在加利利後期服事的第二部分(六7~八30)
肆、往耶路撒冷途中的發展和門訓(八31~十52)
一、基督的受苦和門訓(八31~九1)
二、變象的啟示和門訓(九2~13)
三、趕鬼事件中的門訓(九14~29)
四、第二次受苦的預告(九30~32)
五、作僕人的門訓(九33~37)
六、禁止排他的門訓(九38~41)
七、進一步的門訓(九42~50)
八、婚姻和休妻的門訓(十1~12)
九、像小孩子的門訓(十13~16)
十、財富和神國的門訓(十17~31)
十一、基督受苦的最後預告(十32~34)
十二、為僕即為首的門訓(十35~45)
十三、再次醫治眼瞎的事奉(十46~52)
伍、在耶路撒冷受苦前的事奉(十一1~十三37)
一、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和聖殿(十一1~11)
二、審判和取締無效益的殿(十一12~26)
三、在殿中遇到的敵意和角力(十一27~十二44)
四、在橄欖山上的預告和提醒(十三1~37)
陸、神子耶穌的受苦和受難(十四11~十五47)
一、受苦的前奏(十四1~52)
二、被囚的耶穌(十四53~72)
三、受害的耶穌(十五1~47)
柒、神子耶穌的死裡復活(十六1~8)
一、婦女的行動(十六1~4)
二、天使的交會(十六5~8)
附錄:馬可福音的結尾和聖經的權威
一、經文鑑別學的外證
二、經文鑑別學的內證
三、馬可福音的結尾和聖經的權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