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言
主編序言
舊約編輯序言
新約編輯序言
作者序
簡寫表
緒論
壹 作者/發信人
貳 收信人
叁 成書日期
肆 保羅寫書的原因
伍 加拉太教會的問題
陸 保羅與希羅世界的修辭學
柒 神學重點
捌 內容大綱
註釋
壹 書信的「上款」(一1~5)
一 發信人(一1~2a)
二 收信人(一2b)
三 問候(一3~5)
貳 全書題旨:信徒偏離基督的福音(一6~9)
叁 保羅的申辯(一10~二16)
一 保羅的福音來源(一10~12)
二 保羅的過去(一13~14)
三 保羅的召命(一15~17)
四 保羅首次上耶路撒冷(一18~20)
五 保羅往敘利亞和基利家去(一21~24)
六 保羅第二次上耶路撒冷(二1~10)
七 安提阿事件(二11~16)
肆 辯明基督十架的真理:因信稱義(二17~四31)
一 因信稱義的道理(二17~21)
二 第一個論據:訴諸經驗(三1~9)
1 訴諸經驗(三1~5)
2 引亞伯拉罕為例證(三6~9)
三 第二個論據:訴諸聖經(三10~14)
四 第三個論據:澄清律法的功能(三15~29)
1 律法與約的關係(三15~18)
2 律法的功能〔一〕(三19~22)
3 律法的功能〔二〕(三23~29)
五 第四個論據:基督來了(四1~11)
1 信徒得兒女/嗣子的名分(四1~7)
2 呼籲信徒勿作奴僕(四8~11)
六 第五個論據:動之以情(四12~20)
七 第六個論據:訴諸聖經人物故事(四21~31)
1 亞伯拉罕生子的故事及其神學含義(四21~27)
2 對加拉太外族信徒的意義(四28~31)
伍 因信稱義的結果:自由(五1~六10)
一 基督徒自由的基礎(五1~6)
二 自由價高,要珍惜(五7~12)
三 運用自由的原則:愛(五13~15)
四 行使自由的動力:聖靈(五16~26)
五 善用自由,建立自己和別人(六1~10)
陸 結語(六11~18)
一 保羅認可信上的內容(六ll)
二 最後的叮嚀(六12~17)
三 祝福(六18)
參考書目
主編序言
舊約編輯序言
新約編輯序言
作者序
簡寫表
緒論
壹 作者/發信人
貳 收信人
叁 成書日期
肆 保羅寫書的原因
伍 加拉太教會的問題
陸 保羅與希羅世界的修辭學
柒 神學重點
捌 內容大綱
註釋
壹 書信的「上款」(一1~5)
一 發信人(一1~2a)
二 收信人(一2b)
三 問候(一3~5)
貳 全書題旨:信徒偏離基督的福音(一6~9)
叁 保羅的申辯(一10~二16)
一 保羅的福音來源(一10~12)
二 保羅的過去(一13~14)
三 保羅的召命(一15~17)
四 保羅首次上耶路撒冷(一18~20)
五 保羅往敘利亞和基利家去(一21~24)
六 保羅第二次上耶路撒冷(二1~10)
七 安提阿事件(二11~16)
肆 辯明基督十架的真理:因信稱義(二17~四31)
一 因信稱義的道理(二17~21)
二 第一個論據:訴諸經驗(三1~9)
1 訴諸經驗(三1~5)
2 引亞伯拉罕為例證(三6~9)
三 第二個論據:訴諸聖經(三10~14)
四 第三個論據:澄清律法的功能(三15~29)
1 律法與約的關係(三15~18)
2 律法的功能〔一〕(三19~22)
3 律法的功能〔二〕(三23~29)
五 第四個論據:基督來了(四1~11)
1 信徒得兒女/嗣子的名分(四1~7)
2 呼籲信徒勿作奴僕(四8~11)
六 第五個論據:動之以情(四12~20)
七 第六個論據:訴諸聖經人物故事(四21~31)
1 亞伯拉罕生子的故事及其神學含義(四21~27)
2 對加拉太外族信徒的意義(四28~31)
伍 因信稱義的結果:自由(五1~六10)
一 基督徒自由的基礎(五1~6)
二 自由價高,要珍惜(五7~12)
三 運用自由的原則:愛(五13~15)
四 行使自由的動力:聖靈(五16~26)
五 善用自由,建立自己和別人(六1~10)
陸 結語(六11~18)
一 保羅認可信上的內容(六ll)
二 最後的叮嚀(六12~17)
三 祝福(六18)
參考書目